李建兴委员:
您提交的《关于全面应用智能化监管理念及措施,以保障学生饮食安全的相关建议》(编号为0366的提案)已收到。经过细致的研讨学校安全工作台账,以下是对相关问题的回应:
一、我省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省级“搭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稳步推进
2017年,我省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领域举办了一次现场会,会议中推广了内江市隆昌县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这些做法包括:日常监测实现动态管理、追溯查询变得便捷高效、环节管理迈向无纸化、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化。此举标志着我省食堂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工作正式开启。2020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以“互联网+明厨亮灶”为核心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并成功构建了省级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由管理部分和视频部分组成,管理部分包括对学校基础信息的汇总、年度资料的修改申请及审批流程、以及食堂食品安全大数据的整合等多个功能模块;而视频部分则计划将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明厨亮灶”视频信号接入省级食品安全系统,从而实现视频信号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在同年,成都市的龙泉驿区举办了一场由教育厅主导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现场会议,通过以点带面和示范引领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教育厅积极向中国国际投促会扶贫与发展委员会寻求支持,旨在推进“学校食堂安全与营养健康工程”帮扶项目。他们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为若干偏远贫困地区无偿提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软硬件设备。此举显著加速了我省学校食堂智慧监管的进程。截至目前,全省学校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比例已超过57%。
(二)部门“补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双轮驱动
省市场监管局近年来,凭借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和数据交换业态的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成功搭建了一个全面覆盖、流程完整、业务全面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川食安”。该系统已基本形成了以一个技术支撑平台、一个食品安全监管服务数据中心为核心,包含省市县乡四级以及监管端、主体端、公众端在内的四级三端架构。系统囊括了许可备案、监督检查、远程监控、网络监管、抽检快检、产品溯源、教育培训、考核评议、统计预警、可视化分析等十个业务模块,并设有政企互动、微信公众两个对外服务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包括学校和市场在内的各类相关主体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预计到2022年年末学校安全工作台账,"川食安"系统的构建将大致告一段落,届时将与教育部门所拥有的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加强和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属地“好戏连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成效初显
各地及各高校遵照教育厅发布的有关学校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的规定,坚持地域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强化领导责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充足,并将校园食堂的食品安全智能化系统建设提升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各地及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构建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的市级、县级(市、区)或高校平台,有力推动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终端建设、视频接入以及资料上报等环节。同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食堂食材的采购与验收、员工的晨检、餐具的消毒、食材的加工制作、食品的留样、员工的培训以及陪餐等环节实施了智能化监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两万个学校食堂开始使用省级智能化管理系统。全省范围内,学校年度基本资料的填报比例达到了73.62%,而食堂资料的申报率更是高达75.6%。此外,已有130多个市(州)、县(市、区)以及高校单位自行搭建了平台,并积极申请与省级平台实现对接。其中,已有75个单位成功完成了对接工作。目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学校端建设以及视频接入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并已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果。
二、我省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作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的重视程度不足,推进力度不够。其次,由于地域差异、管理观念、技术障碍等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地区和高校在推进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工作时,表现出积极性不高,资金投入也相对匮乏。这进而影响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使得智慧监管工作的进展较为缓慢。截至目前,接入省级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学校数量仅有330多家,而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学校端的搭建,包括智能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其完成度较低,与教育厅设定的年度目标和任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简化了建设过程,存在偏颇。该系统涵盖学校、管理以及社会三个端口,其中学校端为建设核心,而智能物联网是其核心内容;管理端则侧重于数据分析与信息共享。然而,一些市(州)及学校将这一系统工程简化为购置设备或软件,仅限于数据资料的录入,与原定目标有所偏离。观察当前学校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情况,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信息孤岛和碎片化的情况,未能实现“食安”平台与学校端之间的数据互通,亦未实现与“食材采购平台”“学校安全系统”等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流,更未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外部机构的相关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因此,无法依托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动来促进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进而实现业务的顺畅融合。
三、我省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作下一步打算
(一)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教育厅将严格监督各地及各高校,切实提升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使命担当和紧迫感,不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三年攻坚和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借助薄弱学校改造及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学校食堂的建设与管理,优化食堂的软硬件设施,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持续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建设工作。
(二)系统推进,实现功能提档升级
教育厅将监督省级平台运营团队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单元,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效能,构筑各地及各高校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基石平台与专业技术支持,并激励推动各地和高校在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研发贴合实际、满足工作要求的功能模块。加速推进省级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平台与市场监督、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分阶段实现业务流程的融合,增强协同治理能力,满足各地对省级数据共享的迫切需求。指导督促各等级各类学校加速推进食堂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学校端构建及视频监控的接入任务,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算法模型,同步实现食材来源追踪、员工晨检、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工作的数字化记录,充分运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冷链物流和疫情防控方面的优势,逐步完善食材来源追踪、错误预警、智能提醒、可视化分析等智能化监管功能。
(三)明确要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教育厅将加大力度,对学校端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以及“互联网+明厨亮灶”项目的实施等关键任务的技术标准进行细化与优化,确保各地、各校在推进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中能够遵循明确的标准和流程。设立工作进度报告与评估体系,旨在促使各地及各高等学府遵循校园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的具体规定,实施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的清单化管理,确保责任明确至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在此,我再次向您表达诚挚的感激之情,感谢您对我省校园食品安全和智能化监管工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
四川省教育厅
202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