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周年院庆!国医大师、省名中医齐聚义诊?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摄影报道

10月28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即四川省中医院,盛大举行建院60周年庆典。门诊大楼前的文化广场上,一场以“杏林瑰宝,六十载医者仁心”为主题的院庆系列活动正式启幕。活动内容丰富,包括特色院内制剂展览、第二届膏方文化节的开炉盛典、知名专家的义诊服务以及膏方专题论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共同担纲此次院庆活动的组织者,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互联网医馆则负责具体执行。活动中,第三届国医大师廖品正,以及知名膏方专家、全国名中医张发荣,还有张之文等众多名中医,如四川省的十大名中医艾儒棣、曹吉勋、胡天成,以及享有国务院津贴的专家郑燕林、魏绍斌等业界翘楚均悉数亮相。

国医大师、省名中医齐聚义诊

哎呀,听闻此次60周年院庆将举办名医义诊活动,我便提前一周来到成都,只为了能赶上这一盛会!今年已经74岁的郑朝和,她居住在峨眉山市,身患较为严重的白内障,还是国医大师廖品正的忠实“粉丝”。28日早晨,当她正在排队等候廖老义诊时,激动地向我分享了这个消息。她表示,早已听闻廖医生医术高超,因此一大早就赶车前来排队等候。

四川省中医院膏方文化节_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周年义诊_成都中医附院皮肤科

义诊现场,廖老缓缓询问病患近况,细致地为患者开具药方,随后接受了采访。她表示,医院的本职是治疗疾病,让患者能够随时就医便是最佳,因此,在她看来,庆祝医院六十华诞的最佳方式便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廖老笑着说道。

这次义诊活动深受患者喜爱,活动启动前的一个小时,就有近20人在医生桌前排起了长队,队伍中既有头发花白、年岁稍高的长者,也有怀抱幼儿的年轻母亲。参与义诊的医生都是业内“大咖”,包括医院的全国知名中医、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以及学科带头人等,这些平时难以预约到的专家们纷纷参与了此次义诊。

现场熬制膏方吸引市民眼球

熬制膏方的器具选择颇为考究,非铜锅不可,同时搅拌工具也必须采用竹制。在膏方文化展览现场,互联网医馆特邀的资深老药工钱师傅正向市民娓娓道来成都中医附院皮肤科,同时亲自演示着传统的膏方制作流程。他缓缓提起膏方成都中医附院皮肤科,让市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膏方制作中“拉大旗”、“滴水成珠”等独特熬制技艺。

成都中医附院皮肤科_四川省中医院膏方文化节_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周年义诊

医院在门诊大厅、治未病中心大楼以及膏方文化走廊等地备有现成的膏方,供市民免费品尝。此外,医院还专设了院内制剂的展示区域,这里陈列的“镇院之宝”凝聚了医院历代名医在救死扶伤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智慧结晶。

在膏方节的点火仪式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党委书记常德贵表示,我国的膏方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医药学术和文化的核心精髓。膏方所体现的“天人合一、调和滋补”的理念,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以及慢性病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民众的青睐。膏、丹、丸、散等传统中药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医“简便、高效、经济”的特点,也是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关键工具。2012年,医院推出了临方特殊调剂服务,依据临床医生开具的处方,对药物进行传统加工,制作成膏剂、散剂、浓缩液、颗粒剂等多种剂型,极大地便利了患者,更贴合现代人的用药需求。

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曾担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的胡国华教授,以及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领域的主任委员,同时也是国医大师朱南孙的学术传承人,他在会上分享了膏方在沪上及江浙地区的发展与应用经验,这一分享引发了众多专家和市民的强烈共鸣。

开炉仪式圆满结束后,治未病大楼五楼随即举办了《中医膏方慢病防治应用与进展》学术论坛。胡国华、张发荣、医院党委副书记田理、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副会长武大圣等众多嘉宾出席。他们围绕中医膏方的功效、临床应用、传统膏方与颗粒剂膏方的区别、上海膏方的特色与优势、如何为四川人量身定制适宜的膏方以及“膏方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周年义诊_成都中医附院皮肤科_四川省中医院膏方文化节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馆将携手媒体,特别邀请川沪地区的膏方专家,共同举办一系列“膏方专题义诊”活动,旨在为市民提供地道、正宗的膏方定制服务。

当日上午,预约咨询膏方的市民人数超过一百,而咨询院内制剂的则有五百多人;膏方论坛吸引了大约四千人在线观看,医生们义务诊病的人数达到两百多人,现场体验智慧中医和互联网中医的人数也有三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