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骨科 2017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都有啥?问号

北京天坛医院骨科在近期成功举办了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同时业务院长也进行了查房活动。此次会议的主题聚焦于“勤奋务实,攻克难题”。

天坛医院党委的宋茂民书记,分管医疗的周建新副院长,院办公室的李娜主任,院长助理同时也是科技处处长的王伊龙,医务处的姜悦处长,教育处的王磊处长,综合采购部的孟钰麒主任,医保办公室的张红霞主任,护理部的李靖副主任,手术室的王伟护士长,药品设备物资管理部的张英主任,药学部的赵志刚主任,绩效办的杨洁,以及骨科所有医护人员均参与了这次会议。骨科院总韩伟峰医生主持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刘宝戈主任对2017年1月至8月的骨科工作进行梳理,他详细地从医疗活动、教学成果、科研进展以及学科发展建设等多个维度2025年骨科工作总结,对科室的整体工作进行汇报与深入分析。科室在医疗质量指标方面,如DRGs、CMI、手术总量及大型手术量、平均住院时间、床位利用率等,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同时,丰富了骨科疾病种类,新增了小儿骨科和肿瘤相关疾病谱共三项;学科特色专业——脊柱领域,持续稳步上升,枕颈和上颈椎畸形、肿瘤、神经源性重度脊柱侧凸、颈椎畸形及脊柱肿瘤等新业务的手术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关节专业及运动医学(肩、膝关节镜)专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复合创伤专业也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今年骨科领域被定位为“科研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我们不仅在医疗资源的优化管理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实现了显著进展。同时,我们还承担了全国性的学术任务,担任了重要的学术职务,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党建和行风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刘宝戈主任率领的团队荣获了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其课题“针对我国人群颈椎退变三维运动模式的数字化人工间盘假体设计研究”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项目资助。此举标志着天坛骨科在连续三年内成功斩获了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月,天坛医院骨科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天坛国际脊柱论坛(TISF)——颈椎焦点。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78位脊柱专家参与2025年骨科工作总结,参会人数超过400人,观看手术网络直播的人数更是超过千人,创下了历届之最。该论坛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天坛国际脊柱论坛(TISF)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知名学术品牌。

刘宝戈主任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当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均衡性问题以及所遭遇的困境。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新院迁建过程中骨科工作的具体预案,承诺在下半年确保新院迁建顺利进行的同时,将医疗工作的重点转向加强关节外科和创伤骨科的专业发展,以便更好地满足未来新院骨科病房的专业需求。

2025年骨科工作总结_天坛医院骨科业务院长查房_北京天坛医院骨科2017年工作总结

宋茂民书记随后对骨科2017年上半年工作进行了评价,他首先对骨科在DRGs及CMI指标方面取得的显著提升表示高度认可,强调学科建设需着眼于骨科亚专业的拓展,同时要着力培养中青年医师,增强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

周建新副院长对骨科目前取得的成就表示认可,致力于尽可能解决制约骨科发展的难题,期望在新院搬迁后,对骨科专业的规划进行精心设计,并对疾病类型及患者数量进行预判和分析,同时构建人才培养的动态管理体系。

李娜主任、姜悦处长、王磊处长、孟钰麒主任、张红霞主任、赵志刚主任、张英主任、李靖副主任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针对各自部门在骨科医教研领域的进展,纷纷贡献了众多极具价值的意见。

崔维、闫家智、王冰、宋磊、佟静等代表,分别来自各个专业小组及护理部门,就2017年上半年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汇报。

在会议的尾声,刘宝戈主任对2017年上半年骨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他首先对骨科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指出骨科的医疗数据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后,他对各个专业组和护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刘主任强调,新院区的迁建对骨科而言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机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特别鼓励青年医生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坚守职业信仰,与团队并肩前行,并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在2017年下半年,骨科学科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必须坚持团结、务实的工作态度,倡导严谨的学术风气,构建良好的竞争体系,转变工作观念,提升医疗团队的管理能力和科研素养,加速青年医生的成长,为新建医院的骨科学科发展储备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