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24小时确诊背后,你对艾滋病的了解有多少?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核心提示

2024年12月1日迎来了第37届“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聚焦于“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然而,目前大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尚显不足,有的人对此话题闭口不提,有的人则谈及此事便显出恐惧的神色。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记者特地前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爱门诊,对该院作为东北地区最大规模的艾滋病专科门诊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记者全面了解了从门诊咨询、筛查、治疗到实验室检测、研究等各个环节的艾滋病诊治现状,旨在帮助大家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检测更迅速

从初筛到确诊最快只需24小时

29日早上九点,记者抵达了位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楼,只见一楼左手侧便是专门设立的关爱门诊。考虑到艾滋病患者隐私的保护,以及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就诊环境和就医体验,关爱门诊的设置相对独立,并且刻意避开了疾病的名称。在候诊区的墙上,醒目地挂着“红丝带之家”的标识,为整个门诊增添了一抹温馨的氛围;而在诊室内,则明确提示“一医一患”,以此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仅提供宁静且隐秘的就诊空间,而且能够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涵盖HIV的咨询与检测、综合预防措施、抗病毒治疗以及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独家设立了艾滋病研究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下辖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和关爱门诊,显著减少了从初步筛查到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时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所医院在业内率先设立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副教授胡清海指出,以往,若初筛结果显示为阳性,就必须将样本送至疾控中心进行确诊,这一过程可能耗时一周,甚至更长。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检测所需时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了HIV初步筛查实验室、HIV确诊实验室以及HIV核酸检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能够确保从HIV抗体筛查阳性结果到最终确诊的过程,最快仅需24小时完成。此举有助于HIV感染者迅速得到诊断,显著减少了从首次就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

为了满足有特定需求的人群,方便他们获得专业、全面的防治帮助,2008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别设立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为患者提供保密的艾滋病咨询服务以及免费的检测项目。

胡清海指出,医院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为受艾滋病影响较重的人群提供了线上自我检测和线下场所检测的服务,而且一旦在门诊确诊为HIV阳性,患者可以立即转诊至关爱门诊接受治疗,这一举措显著缩短了从确诊到治疗的时间,充分展现了综合医院的优势。

治疗更精细

在国内率先开展个案管理模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仅提供咨询服务和检测服务,还全面开展艾滋病的“一站式服务”,特别注重并细致入微地处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综合预防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位于关爱诊室的副主任医师丁海波指出,这家位于东北地区的最大艾滋病专科门诊,同时也是辽宁省内最大的艾滋病定点医疗单位,自2000年建立至今,已为接近5000名HIV感染者提供了艾滋病相关的诊疗服务及持续的随访管理。该门诊不仅能够迅速告知接受检测者的检测结果,而且凭借综合医院的综合实力,确保艾滋病患者在短短7天内就能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专科门诊_艾滋病快速检测服务_hiv医生在线咨询

2014年,我国某医院开创性地引入了个案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由专业护士负责对病患实施细致入微的护理,包括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医疗服务。医院凭借实验室的支持,向患者增开了多项检测服务,凭借科学严谨的管理手段,确保了患者的高依从性,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病毒抑制率明显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耐药率和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针对那些病情发现较晚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我们不仅提供门诊治疗,还设有专门的住院治疗方案;对于同时患有其他感染或肿瘤的患者,我们实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此外,我们还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服务。丁海波表示hiv医生在线咨询,在预防措施上,关爱门诊作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指定的试点门诊,承担了暴露前后预防的重任,不仅提供HIV暴露前后的风险评估、用药建议,还负责后续的随访与管理服务。

科研求突破

免疫恢复和未来治愈已有成果产出

值得一提的是,设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不仅堪称艾滋病研究领域内独此一家的部委级顶尖实验室,更是传染病重症诊疗领域的全国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认定的创新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旗下的艾滋病专业实验室、艾滋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艾滋病防治合作的中心机构、WHO全球HIV耐药监测网络的实验室、以及全国耐药监测网络的核心实验室。

丁海波表示,实验室的主要职责不仅限于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常规检测,更在于从艾滋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耐药性检测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防控工作。这些研究涵盖了免疫学和病毒学领域,已取得关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免疫恢复以及探索未来治愈方法的初步成果。相关研究详尽地揭示了我国男性同性恋者(MSM)艾滋病疫情的最新趋势及其内在的促成因素,对其HIV的流行分子特征和病毒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揭示了影响HIV感染疾病进程的关键免疫学因素;同时,我国首次在国内开展了HIV暴露前预防干预的研究工作,促进了我国高危人群在暴露前预防用药方面的规范化实施;此外,还进行了急性期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发现通过短期治疗可以有效实现病毒的早期抑制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丁海波透露,目前他们的研究进展已能明确病人体内HIV的储存库位置。这种储存库是由隐藏HIV的CD4细胞组成,遍布患者全身。一旦发现“病毒储存库”,便可以开发针对性的药物。通过这些药物,有望彻底消除这种储存库,从而为艾滋病的根治带来希望。

丁海波寄望于,其研究成果能够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未来,实验室将致力于满足国家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研发我国HIV耐药位点检测的试剂以及HIV核酸自我检测产品;依托综合医院的综合优势,为HIV感染者提供全面而综合的诊疗服务;同时,将进一步完善HIV感染重症的智能诊断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艾滋病重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努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专家说

艾滋病已成为可控可治慢性病

艾滋病,亦称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其成因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当健康个体感染了HIV后,便会转变为HIV感染者。若未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HIV病毒将侵袭人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进而损害免疫系统,最终导致艾滋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是艾滋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

艾滋病至今仍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与某些其他病毒不同,HIV病毒目前尚不能通过现有的医疗技术从感染者的体内彻底消除,换句话说,该疾病目前尚无法得到根治。艾滋病如今已被视为一种可被控制和治疗的慢性疾病,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症。只要接受科学的诊疗与护理,艾滋病患者同样能够享有与常人无异的生活质量。此外,他们还有能力生育健康的后代。

当前的治疗药物日益先进,患者从每日一片药片过渡到每两个月一针注射,甚至每隔六个月才需注射一次,治疗过程愈发便捷。然而,艾滋病患者必须严格遵循用药规定,切勿擅自中断药物hiv医生在线咨询,否则病毒会卷土重来,免疫系统将再次受损,进而可能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甚至增加死亡风险。期望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能迅速前往医疗机构接受必要的评估,及早开始治疗程序,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