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成因竟是它?青少年学习用眼不当或先天遗传惹的祸

近视,即近处物体看得清楚而远处物体模糊不清的疾病,古时候被称为“能近怯远症”,直到《目经大成》一书中才正式命名为近视。这类近视通常由先天的因素造成,且近视程度较深,人们常称之为“近觑”或俗称的“觑觑眼”。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对于这种病症有着丰富的记载。它与现代西医学中的近视眼相对应。

病因病机

本病症多因青少年在学习或工作中未能正确运用视力,导致过度用眼,视力疲劳,亦或是体质不强,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所引起。

病因多与心阳衰弱有关,导致神光无法向远处散发;亦或是肝肾双虚,精血亏缺,进而使神光衰弱,光辉无法远播。

临床表现

通常视力在近距离时较为清晰,但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则显得模糊。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眼球会显得较为突出,远距离的视力明显下降。为了能够看清楚物体,他们往往需要将物体移至较近的位置,并且常常眯起眼睛来看。此外,他们还可能伴有眼内云雾状物移动的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从而严重损害视力。

诊断依据

一、视远模糊,视近一般清晰;或有视疲劳症状。

二、高度近视者眼前常有黑影飘动,眼球突出。

三、呈近视眼眼底改变:视乳头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等。

四、验光检影为近视。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心阳不足

近处观察,视力清晰;远望则模糊不清。身体并无明显不适之感,或许只是面色略显苍白,伴有心慌和神疲乏力,舌头颜色淡,脉搏也显得虚弱无力。

证候分析

眼中火焰似神采,若心之阳不足,神采便无法远播,因此近处可见清晰,远处则显得模糊。面色苍白,心慌意乱,精神疲惫,舌质淡薄,脉象微弱,这些均显现出心阳衰弱、气血亏损的迹象。

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定志丸的配方有所增减。其中中医眼科书籍大全,远志和石菖蒲性质温和,能够宁心、安神、定志,是方剂中的主要成分;人参和白茯苓则有助于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则用于安心神。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共同发挥补心益气、安神定志的功效。对于阳气虚衰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适当添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药材,以增强益气养血和温阳的作用。

(二)肝肾两虚

近视远视两难,眼前暗影频现。身体可能出现头晕、耳鸣症状,夜间睡眠常伴有噩梦,腰部和膝盖感觉酸软无力,脉搏细弱。

证候分析

肝肾功能虚弱,精气与血液均显不足,精神光芒逐渐减弱,因此无法将光辉远播,所以只能看清近处的事物而无法远观。

近视眼病因病机_中医眼科书籍大全_近视眼临床表现

若目窍得不到滋养,黑花便会逐渐出现。全身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夜间睡眠频繁做梦,腰部和膝盖感觉酸软,脉象细弱,这些均是由于肝肾精血亏损所引起的。

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杞菊地黄丸或调整后的驻景丸加减使用。针对肝肾阴虚的证候,适宜选用前者以滋养肝肾、益精明目。对于精血亏损较为严重的病例,则应选用后者来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患者同时存在气虚的情况,可适量加入党参。对于脾脏功能不佳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麦芽和陈皮的用量。

二、针刺疗法

(一)体针

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这四组穴位是我们常用的。每日进行一组穴位的针刺,并且轮流更换,每完成10次治疗即为一疗程。

(二)耳穴

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耳朵上的心、肝、肾、眼、内分泌等穴位上,每日需轻压2至5下,每七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三)梅花针

以梅花针轻轻敲击颈后及眼部区域(包括眼眶四周),在颈椎两侧分别敲击三排,并在眼眶的上方和下方密集敲击三至四圈,同时,对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位各轻敲数下。此外,还可以敲击背部的俞穴。

主穴位于正光穴,即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的中点,在眶上缘下方。配穴包括风池、大椎、内关。在直径0.8至1.2厘米的穴位范围内,需叩打20至50次。通常情况下,仅使用主穴,若效果不理想,则可适当考虑加入配穴。治疗间隔为隔日一次,一个疗程包含15次治疗,以中等强度的刺激为佳。

三、配镜矫正视力

上述疗法无效的患者,应散瞳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

预防调摄

尽管近视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治疗后天形成的近视时,我们还需关注并消除导致近视的各种因素,同时纠正不健康的卫生习惯。而对于先天性近视,治疗难度更大。此外,对于青少年,我们还需加强眼卫生的宣传教育。

一、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

阅读与书写时务必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书本之间应维持大约30厘米的间隔。同时,应避免在躺卧、行走或乘坐交通工具时阅读。

三、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青少年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测。一旦发现视力有所减退,应迅速找出具体原因,并尽可能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

文献摘要

东垣曾言,近视而远视困难者,通常是因为阳气亏虚、阴气偏盛,这是由于气血不足而导致的。气血不足,意味着阴火过剩;而元气虚弱,则表现为阳气不足。秘要中提到,这种症状并非指先天遗传的近视疾病,而是指平时并无疾病,原本能够远视,却突然出现近视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阳气不足、阴气过剩,导致火气内郁,使得光芒无法向外散发中医眼科书籍大全,从而只能近观。治疗的关键在于胆和肾,胆肾功能健全,神膏就会充足,神膏充足,经络便会得到滋养,经络滋养,神气自然顺畅,阳光也会因此而充沛。

二、《眼科百问》:“其有生成即近视者,又非医药所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