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竟然在手臂受伤后,接受了内脏的检查?据红星新闻报道,最近,一位34岁的江苏男子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宜兴市和桥医院)治疗手部被玻璃割伤的伤口,却意外得知需要接受多项内科彩超检查。检查单上列出的项目包括前列腺、双肾、输尿管、膀胱、肝胆胰脾等,这些项目似乎与外伤并无直接关联。这份包含多项检查的套餐式清单,瞬间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事发后,当地卫健委已介入,涉事医生已被停职。
该事件引人注目的地方医院住院病历,在于体检项目与患者伤势之间的不匹配。手部的外伤仅是皮肤表面的损伤,通常的治疗手段不过是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以及预防破伤风。然而,这份彩超报告中的前列腺和腹部检查,从医学角度出发,显得极不合理。这种全面性的检查方式,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的担忧。究其根本,正是那久治不愈的过度医疗顽疾在暗中作怪,它正逐渐侵蚀着医疗服务最初的宗旨。
事实上,过度医疗现象早已不是首次出现。提及近期备受关注的全国首例过度医疗公益诉讼案件,该案涉及对湖北黄石一家医院进行的病历抽查,结果令人震惊:在125份病历中,竟然有高达113份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源在于部分医疗机构所采用的所谓激励机制。当医院的收入与检查费用挂钩,医生的工作绩效与开具的检查单数量紧密相连时,原本神圣的救死扶伤使命就可能沦为流水线上的考核标准。这哪里还是医院,分明是商场;医生变成了促销员,患者则成了被推销的对象,医疗服务的公益性遭受严重破坏。原本医患之间应有的信任,早已被这些额外的检查所割裂。
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医疗管理部门需设立检查项目必要性审核流程,制定住院常规检查项目的详细清单,并具体规定各类疾病所需的检查范围。此外,还需健全医疗责任保险体系,借助第三方风险分摊机制医院住院病历,消除医生因过度检查而寻求保障的担忧。尤为关键的是,必须重塑医患之间的交流氛围,医生在开具检查单时需尽到告知职责,用易于理解的语言阐述检查的意义,确保患者能够自主作出选择。
只有当医生不再将检查视为盈利手段,医疗活动重新遵循“必要且适度”的原则,我们才能彻底摒弃“误诊内脏”这一荒谬场景。(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