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央视曝光网红医生乱象!高价开药套路有多深?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2025年6月26日,央视财经频道对某些网红医生在网络上进行引流以及线下高价售药等不正之风进行了揭露,同时,也揭示了一些自诩为“专家医生”的人物在短视频平台上所展现出的不实形象。

网红医生套路深,高价开药成“坑”

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依据消费者提供的举报线索,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成功找到了众多经过医院资质或实名认证的医生个人账号。这些账号通常标榜自己为“专家医生”,并声称掌握独门疗法或神奇药物,声称可以治愈肝病、肾病、心血管病等多种病症。

图片

图源 央视财经

记者冒充病人身份,遵循一位网络红人的医嘱,前往北京市海淀区的那家名为“北京中大中医医院”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就诊过程中,负责的医生只是粗略地观察了患者的舌象、把脉,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便迅速提出了治疗方案,并开具了价值3268元的中药方。记者提问关于“用药调整的后续措施”,那位医生竟然回应说,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除非遇到特定情况,“脉象”通常保持不变,所以无需通过诊脉,便可以随时直接对用药进行调整。

实际上,自2024年7月至9月期间,已有消费者在新浪公司运营的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发起了帖子,针对北京中大中医医院进行了投诉,指出该院存在诱导消费和过度治疗的行为。

投诉内容表明,消费者通过网络途径得知了该医院的信息,并在咨询相关事宜后,被要求支付药费。但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病情并未有任何改善。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还有一位自称为“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的知名医生,在短短几分钟的线上诊疗过程中,便为患者开具了总价值超过3000元的药方,其中包括21剂中药汤剂(为期21天),费用为2326.8元;外用泡洗药液,使用20天的费用为310元;外敷药物,使用20天的费用为428.06元。总费用为3064.96元。此外,他还要求患者在支付后截图并发送以供核实。

图片

图源 央视财经

图片

直播带货乱象多,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除了网络推广和线下高价销售药品,网红医生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直播销售商品上。在短视频平台中,那些排名较高的医生账号普遍开展了直播活动,然而,在众多直播间中,出现在观众视线中的往往并非医生的真实身影。

对于此类不良现象,我国相关部门近年来持续强化监管与处理措施。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其他八个部门共同发布通告,严厉打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借助职权或身份优势进行直播销售商品的行为。

自今年起,多个地区陆续推出了相应的政策。在5月16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推出了《四川省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并明确提出了“十不准”的规定,旨在为医护人员的科普活动设定明确的界限。不得传播不实虚假的健康科普资讯,不得过分渲染疾病的治疗效果,严禁利用健康科普的名义发布商品或服务广告,包括直播带货等非法盈利活动,并且严禁医务人员私自开设自媒体账号,与不良机构进行合作,以及发布未经审查的内容。

今年三月,上海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负面行为清单”,对互联网健康科普领域中的九种不良行为进行了界定,诸如禁止将科普内容用作医疗广告的变相传播、禁止通过直播带货谋取私利、禁止夸大治疗效果及虚构专业资格等,同时,此举还首次对退休医务人员的网络科普活动权限进行了具体规定。

这些网络红人医生的行为不仅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而且对医疗行业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不良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促使互联网健康科普重新走上正轨,切实为公众的健康需求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