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于北京1月2日发布分析报道:探讨2025年体育单独招生政策将呈现的显著特征与调整动向。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韦骅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现已正式对外发布,针对2025年度的运动训练、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工作(简称体育单招)也已逐步启动。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此次考试将针对数万名考生带来若干新颖的特性和变动。
体育单招院校数量创新高 更多“双一流”高校加入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所发布的数据,2025年度参与体育单独招生计划的院校数量达到了168所,这一数字相较于2024年增长了24所。在这些院校中,设有运动训练专业的共有155所,而专注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院校则有60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院校同时开展了这两个专业的招生工作。
2024年参与体育单招的院校中,共有39所属于“双一流”建设的高校。进入2025年,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985、211高校亦纷纷加入其中。
2021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在此新政策的指导下,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在技术等级和文化成绩方面都面临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原本参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院校,开始转向支持体育单招。目前,参与选拔顶尖运动人才的院校数量已从高峰期的280余所锐减至不足80所,而且据预测,到2026年,体育类单独招生院校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
依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数据,2024年参与体育单招的考生总数达到了63526名,其中19659人成功被录取。展望2025年,随着招生院校数量的增多,预计录取人数将会有所上升。
文化成绩水涨船高
体育单招考试涵盖了体育专项测试以及文化素养测试两大板块,文化素养测试具体包括语文、数学、政治和英语四个科目,每个科目的最高得分均为150分,而文化成绩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设定在180分以上。
该体育单招考试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24年的体育单招考试中,考生的文化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相较2023年,得分在500分及以上的考生数量明显增多。以往,文化成绩的“天花板”大约在480分左右,然而如今,500分以上的成绩已不再罕见。柏木体育的数据显示,2024年度录取的考生中,绝大多数人的文化课成绩介于280分到350分这个区间。
“双一流”高校在录取新生时,对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普遍高于一般水平。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该校2024年运动训练专业录取的58名考生中,超过半数考生的单招文化课成绩达到了400分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矿业大学2024年运动训练专业录取的考生中2025年乒乓球单招学校,单招文化课成绩的平均值接近380分。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的院长翟丰表示,过去考生若能在运动专项上表现出色,并且文化课成绩达标,便可通过体育单招进入一所不错的院校。然而,如今文化课成绩同样不容忽视。在他看来,文化成绩的整体提高对学生运动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学术的双重优秀。
录取率或逐步回升
国家体育总局已公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最新修订版,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此新规,达到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级别的标准变得更为严格,且持有二级运动员证书成为体育单招考试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此情形下,体育单招的录取比例是否会相应提升,值得关注。
依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所公布的数据,2017年体育单招的录取比例达到了大约60%。然而,在近年里,考生报名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招生名额的增长速度,导致录取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24年,整体录取率将略高于30%。每年体育单招考生中约有30%选择复读,有些考生甚至连续考两三年,这就导致之前积累的考生数量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步减少。然而,随着体育单招院校数量的增加,以及新开设的足球运动专业对生源的吸纳,预计体育单招的整体录取率将会逐渐上升。
翟丰指出,过去几年,等级证书的审批过程较为宽松,导致不少考生成功获得了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的证书。正因如此,近年来体育单招考试的报名人数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不少高校将原本的高水平运动队纳入体育单招的范畴,使得更多考生将体育单招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新《标准》的实施,获得等级证书的难度明显提升。2025年,体育单招考试的主要参与者将是那些此前已获得等级证书的考生。鉴于此,可以预见竞争将依然相当激烈。大约在三四年后,体育单招的报考人数将开始明显减少,到了那时2025年乒乓球单招学校,整体录取率有望显著提高。
体育专项考试需认真备考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相关人员透露,自2013年起体育单招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改革计划,至今已历经11年不懈努力,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即对全部66个体育单招项目的专项考试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测评。新增设的足球运动专业考试依照体育单招考试的规定进行,因此,当前的体育单招考试中的体育专项考试内容涵盖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以及足球运动专业等几种特定类型的高考招生项目。
有关专家指出,统一测试在确保考试的标准化和公正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体育总局已委托专业的评价研究机构实施第三方监督与评估,对包括74场考试在内的专项考试监督实现了全面覆盖,并对科教司负责的体育单招管理以及单招数据平台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的监督和评估,旨在保障考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安全有序,并提升效率与效果。体育单招考试不仅强化了考务管理的规范性,还精心研制了体育单招体育专项考试的基本考务规范以及66个专项的技术手册,总字数达到15万字,从而使得考务工作更加标准化,并具备了实际操作的参考依据。在每年编制考试方案的过程中,科教司积极向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高等院校、普通中学、体育学校和行业专家广泛征集意见,持续优化考试方案。体育专项考试期间,考生身份的核实依赖面部识别技术与虹膜数据采集系统,这一措施有力地阻断了替考行为。考生的得分即时公布,同时,每位考生的考试流程以及评委的评分细节均被录像记录,一旦发生任何争议,相关录像可随时调取,以便进行回顾、审查和责任追究。
采访中记者得知,一些高校体育部门的管理人员觉得,足球、篮球、排球等团队类运动的体育专项统一测试尚不能全面展示考生的实际比赛水平,部分得分较高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上却显得力不从心,进校后难以满足校队选拔标准。例如,在2024年的篮球统测中,就有部分在高中联赛中表现抢眼的球员,因专项考试成绩未达学校录取分数线而未能被录取。
科教司相关人员指出,体育单招的考试性质主要是合格性而非选拔性,参与人数众多,以足球项目为例,近几年的考生数量已超过一万人。鉴于此,确保考试公平性的同时,提升考试的科学性显得尤为必要。此外,招生院校还需合理设定专项考试的录取标准。对于新转入体育单招序列的高校,他们需要经历一个熟悉和适应的阶段。同时,考生们必须留意,体育单招的专项考试与实际比赛在要求上存在差异,这一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投入充足的时间进行认真的准备。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和实战能力都很强,但在基本技术方面有所不足的运动员。中学教练员同样需要在指导学生参赛与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