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耗材领域工作重点渐明!集采扩围等将如何影响行业?

集采范围的扩大、回款速度的提升、价格管控等方面,2025年在医疗耗材领域的重点工作方向正逐步清晰显现。

耗材集采持续扩围推动医保直接结算

2025年1月8日,在广西防城港,全国医药价格以及招标采购领域的专业会议正式举行。

2025耗材集采扩围_眼科耗材_医保直接结算模式

会上明确全国医药价格招采工作将要开展的任务眼科耗材,具体包括:

2024年标志着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的重要年份,不仅包括第五批国家集中采购,国家医疗保障局还特别指导了全国范围内的七大联合采购项目。在地方层面,众多覆盖超过10个省份的联盟采购活动正密集展开,同时,医院联盟等新型联合采购方式也在迅速崛起。随着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的持续提升和范围扩大,那些以往被视为集采禁区的领域也将不断被突破。

在去年12月举行的全国医疗保障会议上,指出2025年起将普遍实施并规范化国家及地方主导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依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强化区域协作,全面提升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质量和范围的指导意见》,在集中采购高值医用耗材时,应重点关注那些价格偏高、具有典型意义且民众反响强烈的类别,同时,对于条件成熟的省级联盟采购,应提升至全国范围内的联盟采购。

显而易见,到2025年,医疗耗材的集中采购预计将在种类和覆盖面两个层面取得新的进展。

近期,医保直接结算模式在官方讨论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众多地区已经开始了这一模式的实际应用,并且其对于减轻医疗行业“三角债”问题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国家医保局透露,包括福建、山东、江西、广西在内的多个省份,都通过直接结算手段,将药品和耗材的回款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

目前,我国医保直接结算的实施范围正在不断拓宽,多个地区正积极进行将非集采药品纳入试点的探索。与此同时,预付金的拨付以及医院即时结算等措施也在同步推进,针对药品耗材回款难题的解决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价格治理加速推进覆盖医疗服务与药品耗材

围绕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与治理已进入高速推进期。

国家医保局透露,目前已有口腔种植、辅助生殖、器官移植、临床量表评估、中医治疗(包括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法、中医针灸技术、产科服务、护理工作、中医骨科治疗、中医特色疗法、超声检查、放射治疗、综合诊断、放射检查、康复治疗、精神科服务、麻醉技术、妇科诊疗、眼科服务等共20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正式印发,而其他项目的立项指南也将在未来逐步公布。

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出,该指南的制定与发布,意味着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统一规范化进程加速,而各地按照指南进行对接和实施眼科耗材,则是实现价格项目统一的关键环节。在各地执行新的价格标准和收费水平之后,医疗机构将依照规定进行计费和收费,这将有助于医疗机构收费更加透明,同时让患者的支付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耗材集中采购实施已久,随着众多产品中不合理的价格水分逐渐被去除,对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合理调整显得尤为必要。到目前为止,国家医疗保障局已经发布了关于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的两大批次通知,这些通知主要针对检验试剂领域的各项收费项目。

从长远角度考量,对那些具备降价潜力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助于为推动满足临床紧迫需求的高质量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能为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耗材的快速临床应用创造条件。

同样,在耗材价格的管理方面,也遵循了相似的逻辑。国家医保局先前已经披露,正在积极推动对部分药品和耗材在制造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且对于某些药品在不同省份之间出现的非公平性高价、具有歧视性的高价现象,也在积极组织跨省的价格协调和规范治理工作。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医保药品耗材的追溯码制度,确保从生产、运输至销售的全过程均能实时监控与记录。此举使得监管部门对药品耗材的成本与售价有了更细致的掌握,从而在源头阶段对不合理的过高价格实施有效约束。

目前,我国各地正致力于医疗耗材价格的管理工作,不仅实施了低价产品联动和限时淘汰等措施,而且还借助采购子系统,将监管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医疗机构层面。

安徽发布的《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公告》中指出:该平台将对医用耗材的上网价格进行实时监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采购品种、数量和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提示、预警和调控手段对其采购价格进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价格异常问题,推动企业以合理的价格进行挂网销售。

随着上述任务的同步进行,2025年的物料采购将展现出更多的发展潜力;在这一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过程中,市场竞争也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