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集体爆发!2024 年至 2025 年 Q1 营收利润数据惊人?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7月3日,众多创新药物齐齐迎来爆发式增长,神州细胞、华纳药厂、长春高新、华海药业、微芯生物以及舒泰神等企业股价纷纷大幅攀升。

创新药的发展势头已无可阻挡,甚至已经晋升为资本市场中最热门的板块之一。

2024年,我国A股市场中的创新药企业营收总额达到了46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7%。尽管归母净利润为负,亏损额为8.3亿元,但亏损幅度同比减少了81%。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这些企业的营收进一步增至121.9亿元,同比增长23%,而归母净利润则扭亏为盈,达到了3.8亿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至1064%。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香港股市18A板块的生物科技企业整体可持续业务收入达到了598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8%,较2021年的143亿元增长了三倍有余,预计到2026年,18A板块的生物科技企业整体可持续业务收入有望接近甚至超过1000亿元。

当一家公司的业绩坐上了高铁,股价必然要坐上火箭。

药智网的数据统计揭示,自今年起,诸如和铂医药、舒泰神、加科思、三生制药以及一品红等共计24家医药企业的股票价格已成功实现翻倍增长。

这并非一场突然发生的短暂回升,而是一段长期积累后的重大转向。

上一轮医药领域的重大调整中,政策收紧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目前来看,针对创新药的国家政策环境已经显著放宽。

2024年,创新药物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包括行业导向、资金投入以及发展路径等,并明确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基调。尤为重要的是,报告提出将在2025年发布医保丙类药品目录,这一举措预示着创新药物支付规模的增长期即将到来。

国内政策托住了创新药的下限,海外BD则直接打开了上限。

华福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揭示,在2020年至2024年间,创新药领域的商务开发(BD)交易总额实现了显著增长,由92亿美元攀升至523亿美元。与此同时,首付款的金额也相应增加,从6亿美元上升至41亿美元。

踏入2025年,创新药领域的商务拓展活动全面激增,项目数量与规模同步攀升——三生制药成功签约辉瑞,金额超过60亿美元;德国BioNTech以111亿美元的天价疯狂抛售普米斯BNT327;石药集团也即将完成三个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的BD项目……自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的交易总额已高达455亿美元,短短数月便逼近了去年全年的总额。

ASCO大会长期被公认为肿瘤科学界中规模最为庞大、学术地位最为崇高的盛会。在最近落幕的2025年ASCO大会上,我国共有73篇口头报告呈现,这一数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集体大涨,创新药为何凶猛?__集体大涨,创新药为何凶猛?

随着所有不利因素的价格已被充分体现,即便是微小的变动也能引发显著的波动,更不用说这种明显的边际提升,这构成了当前创新药价值重新评估的基础逻辑。

然而,若仅是超越了往昔的自我,创新药物便无法达到如今在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的关注。

2015年至2024年间,我国医药行业历经十年,实现了从模仿到引领的伟大转变。

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入选的ADC管线研究共有184项,其中来自中国的有89项,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总数的48.4%。此外,中国企业还发布了大约34项双抗研究,这一比例达到了整体双抗研究的49%。在全球研究人员共同发布的54项“延迟公布摘要”(LBA)中,有11项是由我国研究人员主导完成的。十年前,在ASCO会议上,中国仅有的一项口头报告引起了关注,而备受国际瞩目的LBA项目则一个都没有。

201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研发管线仅有124条,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激增至704款,跃居全球首位。同期,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数量也从2015年的9个增至2024年的120个,全球占比从不到10%上升至超过30%。

把目光投向远方,中国创新药的伟大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我国本土的生物医药企业凭借其低廉的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1/3至1/5——以及更迅猛的研发节奏,已成功超越国际同行。截至目前,我国企业在细胞治疗、ADC、双抗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项目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在716个赛道上的研发进度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跨国制药公司即将遭遇专利保护期结束的挑战。据消息,到2037年,全球市场上将有27种2024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重量级药品专利到期。默沙东、诺华、阿斯利康、辉瑞、罗氏以及GSK等大型跨国企业亟需充实其研发产品线,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024年,我国在全球对外授权交易中的份额达到了30%,而截至2025年初,这一比例已攀升至40%以上。通过采用许可出口模式,我国创新药企成功将技术价值推向全球,填补了跨国公司专利悬崖之后的市场空白,这无疑是中国创新药企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投资视角来看,即便创新药在短期内可能已达到峰值,这亦不会对那些优质目标公司长期价值提升的趋势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华福证券的预测,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授权项目预计将实现约82亿美元的净利润。以10倍市盈率(PE)来估算,这一净利润有望推动潜在市值增长至817亿美元。

依旧如此,我们正迎来一个星光璀璨的时代;回顾过去五年,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中表现欠佳,位列最差板块之列;展望未来五年,它或许将成为表现最为出色的板块之一。

免责声明

本文探讨的是上市公司相关议题,作者基于上市公司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涵盖但不限于临时性公告、定期发布的报告以及官方互动平台等内容)进行了个人层面的分析及评价;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或观点并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商业活动的建议,市值观察对于因阅读本文而采取的任何举措均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