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肝癌等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在许多人眼中仍较为生疏,原因在于:它主要侵袭男性,而且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地区。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显著差异。在一些国家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可高达每10万人中150例,而在某些地区,这一数字却只有约1/10万。在美国,尤其是黑人群体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尤为突出。欧美国家普遍是前列腺癌的高发地带,以美国为例,每年新增的前列腺癌病例大约占到男性恶性肿瘤总数的四分之一,其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
总体来看,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相较于欧美国家要低得多,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加之饮食结构的转变以及筛查诊断技术的提升,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现已跻身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十,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地区。
关于前列腺癌的四个真相:
前列腺乃男性独有之器官,其病症自然仅见于男性群体,尤其以老年男性为多。或许你会疑惑,为何会患上前列腺癌?其病因究竟为何?
截至目前,具体的病源尚不明确,然而,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揭示了一些与发病有关的潜在风险因素。
年龄:前列腺癌以老年人居多。
遗传与家族背景:两者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家族病史是前列腺癌最为显著的高风险因素之一。这并不意味着前列腺癌普遍与家族病史相关,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前列腺癌病例(即那些没有家族病史的病例)占据了总数的绝大部分(大约85%左右),而那些家族型(即家族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患有前列腺癌)以及遗传型(即核心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三名患有前列腺癌,或者连续三代都有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则仅占大约15%左右。显而易见,前列腺癌的病因主要源自环境因素,然而,这个比例高达15%,相较于其他癌症类型,这一数据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具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环境因素包括肥胖、吸烟行为、高脂肪饮食以及过量饮用烈酒。除此之外,前列腺的慢性炎症也可能引发与感染相关的前列腺癌。
二、如何预防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总体上被视为一种“富贵病”,在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这种现象可能与饮食结构、体重超重、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显而易见,若要减少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必须关注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科学地安排饮食搭配,远离高脂肪食物,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适度的运动,并有效管理个人体重,同时还要坚决戒烟限酒。
三、前列腺癌如何进行早筛?
筛查针对的是特定的高风险群体,包括那些年龄超过四十岁且基线PSA值超过1微克每升的男性,或者年龄超过四十五岁并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以及五十岁以上的男性,他们身体状况良好且预计寿命在十年以上。而对于四十岁以下的男性,一般并不推荐进行筛查。
筛查建议:请定期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PSA的检测,建议每两年检测一次;同时,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及健康状况来决定PSA检测的停止时间。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可配合进行肛门指检;同时,建议进行前列腺超声检查。
注意:若出现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排尿不顺畅、尿流中断、排尿后滴液不止、夜间尿频次数增多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专科医院就诊。
四、前列腺癌治疗效果怎样?能治好吗?
总体来看,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整体上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5%以上,早期病例的生存率几乎可达到100%;然而,一旦进入晚期阶段,治疗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大约只有30%的患者能够存活。
鉴于前列腺癌多见于老年男性,针对高龄患者,是否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预期寿命以及治疗意愿等因素。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实施“观察等待治疗”的策略,即暂时不进行干预性治疗,而是对病情进行密切监测。一旦病情出现恶化或出现明显症状,便及时给予治疗。务必注意,这一做法仅适用于极少数特定情形,例如针对低风险的前列腺癌(需综合PS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判断)的患者,且这些患者预计寿命不长,同时不希望承受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此策略,并需定期进行复查,保持密切的跟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