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之下医药企业各有境况,成本与市场压力交织,像ST葫芦娃更是问题重重。这情况到底怎么回事?且听下面详细道来。
耗材减负与市场角力
在现今集采趋势汹涌而来的大环境众多医药企业那可都是想尽办法来适应生存。很多企业纷纷选择通过降价这种策略来稳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这成本端却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中药材的价格,它受着天气、供给等等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波动得那叫一个厉害,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企业降价以后,成本端的压力一下子就更大了,好多企业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就比如葵花药业、济川药业这些企业,它们还算有点办法,通过独家品种或者管线来加速布局,在儿科用药市场猛力抢占份额
ST葫芦娃的内忧外患
看看这可怜的ST葫芦娃,虽说也表示成立了专项整改小组,想要通过强化内控意识来打个翻身仗。可实际情况,市场观察那些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从频繁的高管变动到屡次受到监管处罚,这治理危机哪是短期能解决的在2025年3月的时候海南证监局又对公司采取了责令改正的措施,指出它2023年年报里营业收入、利润这些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财务数据的乱象丛生
到了2024年4月,ST葫芦娃公布的整改报告里透露出在2023年就存在好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比如提前确认收入,部分销售业务销售价格异常,还有因提前确认收入产生对应费用差异啥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公司相关定期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不准确,连2024年半年报的数据都受到影响波及了,这可如何是好
股权关联的隐晦谜团
还有那个海南中旺,它的法定代表人竟然是公司实控人亲属,而且从成立到现在,居然就只跟ST葫芦娃有交易。虽然ST葫芦娃回应说立信为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的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符合实际情况。但谁能说得清楚这里面有没有啥深层次的问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儿科市场的风云变换
儿科用药这一块销售渠道也在经历着大调整。米内网的数据显示,中成药儿科用药的核心阵地——公立医院终端的占比,从2019 - 2023年的40% 左右一下子跃升至2024年的50.1% ,都占据半壁江山了。而ST葫芦娃这方面看起来也还算努力,截至2024年年底,它在研项目有116个,其中还有7款1类中药创新药,小儿化积颗粒III期临床试验都完成入组了
经营业绩的尴尬处境
不过,ST葫芦娃的经营业绩却不太好看。2024年它的消化系统药物营收同去年比下滑了56.94% ,肠炎宁等产品竞争相当激烈。而且它2024年销售费用达到6.11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43% ,超了部分行业同行一大截。你看看葵花药业、太极集团销售费用虽然比它多,但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控制在了30% 以下,就它花钱方面没把控好,唉!
大伙说,ST葫芦娃这种现状未来到底能不能改善?要是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就别忘了点赞、分享,也留言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