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超市食品标签和减重名词一头雾水?速来拆解健康黑话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想减重时面对社交平台达人们的分享往往心动,可那些专业名词却像密码一样难以破解!接下来咱就好好扒一扒这些知识。

热量摄入玄机

图片

轻体力劳动者每日热量需求可是不一样的男生 2150 千卡,女生 1700 千卡。就拿面包举例,这东西热量不少。有的面包其脂肪 NRV% 能达到 31%,意思就是吃 100 克这面包,当天脂肪摄入量就到三分之一了,剩下的餐食和零食可得控制脂肪量不然超量就麻烦。所以咱每日在饮食上,热量把控得重视起来

日常生活里选食品的时候要多关注下食品标签,像碳水化合物、脂肪、钠、能量这些项目的 NRV% 都得留意。多比一比,尽量挑那些低糖、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食品买,这样从摄入源头上就把好关,对控制体重、保持健康都有好处

糖分指数解析

先说 GI ,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数,这玩意是描述食物里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水平影响程度的指标!通过它能看出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按照 GI 的数值把食物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70 是高,50 - 70 是中,≤55 是低,心里有这么个标准之后选食物就有方向了

再说说 GL ,也就是血糖负荷,它可是综合了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升糖指数得到的指标,更能反映食物对血糖的总体影响。咱选食物的时候比起只看 GI ,更要综合来看 GL 指数。在摄入量相同的前提下,肯定优先选低、中 GL 指数的食物好些,但也别因为低就胡吃海喝,量不加控制血糖一样乱套。

关于“糖”的真相

好多人一提到糖就害怕,非得“断糖”。可不,这糖得区分清楚!咱真正要避免的不是馒头米饭这些主食类的糖,而是添加糖。像蜂蜜、果汁里的糖摄入量其实也得控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建议,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别超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量虽说不大,平时不注意也容易超的。大家买零食、饮料的时候可得仔细瞧一瞧包装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尤其是果汁饮料,这里边“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就约等于添加糖含量了。所以在糖这块,咱得精细着点儿!还有就是主食搭配上,每天摄入精细粮、全谷、薯类比例大概是 1:1:1 ,这整体搭配比较合理,符合健康理念。

无麸质食物探秘

这几年无麸质食物超火,就是那些不含麸质或者麸质含量极低的食物。有的人觉得这是健康“神器”,但也不能盲目跟风。有的无麸质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口感和质地,会添加其它高热量成分。所以买这类食物时一定得多了解一下它的营养成分表,不能光看着是无麸质就闭眼入。并不是所有无麸质食品都等于健康,咱还是得综合把控。

图片

BMI 的局限

图片

BMI 就是体重指数,经常在评估胖瘦的时候用到。不过这玩意有局限它没办法区分肌肉和脂肪。对于那些经常健身锻炼、身上肌肉含量比较多的人,BMI 算出来的结果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他的胖瘦程度。所以不能光凭 BMI 数值就给自己下胖或者瘦的结论,光看这个还不够精准科学!还是得结合其他指标一块儿看。

其他指标的补充

体脂率就是体内脂肪重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这个能直接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可惜,一般在家里测不太准确,得去医院用专门的仪器。不过现在有很多体脂秤和智能手表也能测,但结果只能做参考。腰围身高比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评估中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的风险。对那些 BMI 刚好在肥胖临界值附近的人群有好的指导作用,有时候这小小的比值说不定就能发现潜在健康风险!

大家平常关注体重和健康时是更看重哪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