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感冒易患癌?真实案例+科学知识为你直击真相

导 语

长期不感冒的人,除了免疫力差,还容易得癌?

近期,众多好友在家族群中纷纷转发一篇文章,内容称:“那些长期不患感冒发烧的人,其免疫力实则非常脆弱!一旦患病,往往病情严重,甚至可能发展为癌症!”面对如此惊悚的标题,加之自己久未出现不适的身体,心中不禁产生疑问:这说法是否成立?不必慌张,让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和科学依据来深入探究真相。

案例引发的恐慌:不生病的人真的更危险?

王女士,这位年逾四十的女性,多年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连轻微的感冒都鲜少侵袭她的身体。她的周围人常常对她那超乎寻常的免疫力表示羡慕,而她本人对此也感到十分自豪。然而,一场看似普通的体检却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被医生诊断出患有早期肺癌。这个消息很快在亲朋好友间流传开来,有人开始把她的病情与“长期不患感冒”的现象联系起来,觉得可能正是因为身体缺少感冒这类“小挑战”,导致免疫系统变得薄弱,难以及时察觉癌细胞的侵袭。网络上类似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这让许多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忧虑。难道真的是如传闻所言,不生病反而可能成为健康的隐患吗?

经常感冒能锻炼免疫系统?卫生假说给出答案

为了搞明白这个疑问,我们必须首先掌握一个理论——卫生假说。在过去数十年间,研究者们观察到,那些在极为优越卫生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他们患上过敏、哮喘等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却有所上升。原因在于,免疫系统宛如一支需要持续锻炼的军队,适度的接触细菌、病毒等“敌人”,能够使其保持警惕,更有效地识别和对抗真正的威胁。

在此,我们必须对细菌与病毒进行清晰界定。细菌是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其中一些对健康有益(例如肠道中的益生菌),而另一些则可能造成伤害;相对地,病毒则不具备细胞结构,仅是微小的颗粒,其生存依赖于寄生于活细胞之中。在人们感冒时,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病毒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所致,此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生成抗体并激活免疫细胞以抵御病毒侵袭。这一过程宛如对免疫系统进行一场“实战训练”,促使它持续优化战斗策略,保持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并不意味着经常患感冒就是有益的。频繁感冒可能反映出你的免疫系统在对抗常见病毒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身体可能正经历疲劳、压力等状况,从而降低了抵抗力。因此,感冒只是免疫系统运作的一个体现,而不是衡量免疫力强弱的标准。

不感冒的人更容易患癌?科学研究打破谣言

大家普遍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有的人频繁感冒,而有的人却很少被感染,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所引起的。

遗传基因差异:

基因在免疫系统的运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部分人天生所携带的特定基因,能够使他们的免疫细胞更迅速地识别并消灭侵入的感冒病毒。例如,某些基因的变异能够促进干扰素的生成,而干扰素是人体抵御病毒的关键“武器”,它能够有效阻止病毒在细胞内部的繁殖,因此,拥有这类基因的人群往往不易患感冒。

生活环境影响:

身处相同的大环境之中,个体的生活小环境却可能产生不同。若常在密闭、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比如写字楼内依赖中央空调的环境,病毒便更易积聚并扩散,从而提升了感染的可能性;相反,那些习惯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新鲜的人,所接触到的病毒浓度相对较小,感冒的风险也因此降低。

个人习惯不同:

良好的生活习惯构成了抵御感冒的关键屏障。那些作息规律者,其免疫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的运作节奏;而持之以恒锻炼的人,血液循环速度得到提升,免疫细胞的活力和运输效率也随之增强;此外,饮食均衡者能够从食物中摄取到充足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D)和矿物质(例如锌、铁),这些营养素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熬夜、长时间久坐、饮食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其免疫力往往会降低,因此更容易患上感冒。

_免疫力感冒_免疫力强感冒

针对“不感冒易患癌”的流言,医疗专家和科研人员已作出清晰答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的潘战和医师明确表示:该说法并不可靠,公众无需过度忧虑。德国研究人员曾开展了一项深入的调查,他们密切监测了众多人群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未曾感冒的人群,与那些平均每年感冒三次的人群相比,他们在癌症风险方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

为何会产生这种误解呢?首先,人们很容易受到“幸存者偏差”的影响。那些突然被诊断出重病,而平时却很少生病的例子,因为其与常人的巨大反差,常常被大肆传播,从而给人们造成了一种“不感冒就易患重病”的错觉;其次,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它与是否经常感冒并无直接关系。免疫系统在抗击癌症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制,相较于对付普通感冒要复杂得多,仅凭感冒的频繁程度来评估癌症的患病风险,这种做法在科学上是没有根据的。

如何判断免疫力强弱?五个迹象早知道

既然感冒的频次不能作为评估依据,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识别自身的免疫力水平呢?请留意以下五个明显征兆,它们将助你及早捕捉到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肠胃不适:

食用稍有不洁的食物便会导致腹泻,亦或频繁出现消化不适、胃部膨胀及疼痛症状,这些现象或许揭示了肠道免疫功能相对薄弱。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内聚集了超过 70% 的免疫细胞,肠道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体的免疫力水平。

身体异味:

解决卫生问题之后,即便如此,依然存在显著的口腔异味和身体气味,这或许与免疫力降低所引发的菌群失调有关。由于免疫系统无法有效遏制有害细菌的滋生,这些细菌便会迅速繁殖,进而分解生成令人不悦的气味物质。

伤口恢复慢:

伤口愈合速度较他人显著缓慢,或者频繁发生感染和化脓现象,这表明个体的自愈能力和免疫系统可能存在不足。在伤口恢复的过程中,免疫细胞扮演着抵御感染和加速组织修复的关键角色。

感到疲倦:

即便睡眠充足,我仍旧常常觉得身体疲软无力,精神不振,一丁点儿的运动便会让我感到极度疲惫。这或许意味着免疫系统正在发出“警报”,暗示着我的身体正面临着压力,迫切需要得到休息和适当的调整。

爱烂嘴角:

口角炎和口腔溃疡的频繁发生,不仅可能是由于维生素的不足,还可能与免疫力水平的降低存在关联。口腔黏膜作为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原体便更容易趁虚而入,从而引发炎症。

免疫力实则如同人体内的“健康守护者”,其强弱受生活方式、饮食营养、情绪等多重因素所左右。频繁感冒或极少生病,并不能直接说明免疫力的高低。相较于此,我们更应关注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以及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些方为增强免疫力的真正途径。若对自身健康状况存有疑问,应当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这样的做法远比盲目相信网络上的流言蜚语要可靠得多。

来 源 / 华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