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童打水仗后确诊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患病诱因究竟是什么?

近期,一位六岁的男孩的母亲在社交网络论坛上发出求援信息,她提到,6月16日孩子在学校玩耍打水仗后,次日便开始出现持续高烧的症状。经过多方医院的治疗,最终被确诊为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虫。7月2日,紫牛新闻的记者联系到了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经过药物治疗后体温已恢复正常,意识清醒,能够自行活动,然而步伐蹒跚,容易跌倒,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奔跑和跳跃。孩子母亲已经成功联系到了国内的药品生产商,药品的取得必须依赖于医院提供相应的许可文件。一旦药品到手,后续的使用事宜还需与医院进行协商,并征询专业医生的指导。孩子母亲透露,她计划在今天接受张文宏医生以及感染科专家的联合诊断。

图片

孩子为何生病?孩子的母亲回忆说:“医生曾告知,这种病有潜伏期,我想,或许是两个月前在公园河边捕鱼时接触到了河水,又或者是几天前玩水仗时水源导致的感染。至于确切原因,目前尚无法明确。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让孩子早日康复。”

近日,一位五岁女孩的母亲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则紧急求助,该信息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据家长透露,小女孩在6月7日和6月14日分别进行了游泳和温泉泡浴,然而到了6月22日,她开始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等症状。随后,6月23日,女孩被送往医院治疗,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了抽搐,并陷入昏迷。为了进一步救治,她被转入重症监护室。不幸的是,在6月27日的检查中,医生在她的体内检测到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病情极其严重。6月29日,当事人透露了最新的情况,指出孩子的脑电图呈现平稳状态,已无法自主呼吸,生命体征持续下降,“医生似乎已经对我下达了病危通知”。尽管如此,救治工作仍在不懈进行中。

美国加州的注册药剂师兼药剂学博士@寒江独钓僧向紫牛新闻记者透露,由阿米巴虫引起的脑炎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肉芽性阿米巴脑炎,其病原体包括棘阿米巴虫和狒狒阿米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伤口、眼部或呼吸道进行传播;潜伏期可长达数周到数月不等;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模糊、癫痫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高达95%;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患者得以存活;而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那些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的病原体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其感染途径是通过鼻腔吸入被污染的水源,如温泉或清澈的溪流。这种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在1至9天之间。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嗜睡甚至昏迷。其致死率极高,几乎达到100%,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幸存。这种疾病对任何人群都具有易感性,包括看似健康的青少年。广义上讲,这两种脑炎均会对大脑造成损害,统称为食脑虫。具体而言,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能导致神经元死亡,通过CT扫描可见脑部某些区域出现逐渐溶解的迹象,仿佛这些虫子吞噬了脑细胞。而肉芽性阿米巴脑炎则是在大脑中生成了肉芽肿,这种肿块是由白细胞炎症引起的,同样对大脑造成了显著影响。这两种脑炎病例极为稀少,其影响极为恶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警惕,关注“食脑虫”的存在,但无需对饮用自来水及日常用水产生过度担忧。感染这种疾病的几率微乎其微;而且并非无药可救,近年来已有通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案例,关键在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时用药。

实习生 刘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