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网站(chinatimes.net.cn)的记者张玫,就此事进行了北京方面的报道。
港股机遇与医药复苏成为贯穿上半年的核心投资主线。
2025年上半年的基金收益排行榜已经公布,根据Wind的数据,到了6月30日的统计结果显示(仅涵盖A类份额),专注于投资港股的基金和专注于医药领域的基金在涨幅榜上占据了明显的领先地位。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470888.OF)以85.64%的收益率荣膺“涨幅王”称号,而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也紧随其后,它们的收益率分别达到了82%和75%。
北交所基金挤进前列
专注于港股投资的基金以及医药类基金在上半年实现了显著收益。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高达85.64%的收益率荣登涨幅榜首,该基金作为国际QDII混合型产品,成功捕捉了港股的反弹良机。紧随其后的是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其收益率为82.45%,在上半年收益排行榜上荣获第二名。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在上半年公募基金A类涨幅榜上以75.18%的高收益率荣获第三名。
中信建投、华夏、长城基金旗下的北交所或医药基金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六席,它们的回报率普遍超过了66%。在排名前二十的基金中,那些名字中包含“医药”、“生物科技”、“创新药”、“医疗健康”等关键词,或者明确投资港股(例如QDII、港股通)的基金,占比超过了八成,且它们的收益均达到了57%以上。
在港股通创新药ETF领域,业绩尤为突出。汇添富、银华、万家、广发等公司旗下的相关ETF产品均表现优异,共同登上了榜单,其收益率更是达到了57%至59%的区间。
此外,北交所基金开始显现其优势。中信建投旗下的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2.45%的收益率位居第二,而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以72.16%的收益率、万家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60.36%的收益率,也都成功进入了前列。
得益于避险情绪的增强和金价的攀升,黄金相关产业ETF表现强劲,其中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的收益率达到了38.66%,而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的收益率则为38.57%。
周思聪,平安医药的精选基金经理,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下半年投资的主旋律预计将继续聚焦于成长型行业。在医药领域,创新药物的发展依然是其核心驱动力。2025年,对于我国创新药行业而言,将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将是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实现重大突破以及估值水平显著提升的元年,行业将迎来系统性投资良机。创新药物的投资可以聚焦于三个关键领域,首先,关注国内医疗保险市场扩大规模所带来的商业化投资机会;其次,关注将国产创新药物对外授权,使其走向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再者,要紧抓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和估值上的潜在机遇。依据这三条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创新药物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靶向治疗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四个具体的细分市场。
医药主题基金“全面开花”
在上半年,医药生物领域的各个子类别基金普遍实现了出色的业绩。其中,主动管理类产品的回报率位居前列。以中银港股通医药A(偏股混合型)为例,其收益高达70.08%,而平安医药精选A(普通股票型)的收益率为58.80%。
指数类产品紧随其后,比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收益率达到了58.77%,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收益率也有58.01%,这些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凭借着高仓位配置和低费率的优势,频繁出现在涨幅榜的前列。
除此之外,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基金、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以及华安医药生物A等涉及创新药物投资的基金,同样实现了显著的收益增长。
Wind的数据揭示,到了6月30日,万得医药行业指数在当年累计上涨了26.74%。在各个细分领域里,创新药物板块的涨幅尤为显著——万得创新药指数当年涨幅一度超越了医药整体指数,目前累计上涨了24.83%,而通过港股通的创新药指数,其年内涨幅更是高达60.87%。
长城基金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创新药板块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依然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这期间的阶段性回调反而可能成为投资者布局的良机。特别是在港股市场,由于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其估值修复的潜力相对较大,因此在价格较低时进行布局的价值更加明显。
政策前景乐观,今年六月,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出台了《关于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该举措涵盖了从研发、审批、医院使用直至多元化支付的全流程扶持政策。此外,医保谈判机制得到优化,创新药“简易续约”的规定减少了价格降幅,同时增强了企业的盈利前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将原本的60个工作日审评期限大幅缩短至30个工作日,从而显著加快了新药上市的速度。
创新药物企业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快。众多港股创新药企业已步入商业化轨道,例如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它们的核心产品已开始为收入作出贡献。另外,根据医药魔方提供的数据统计,截止至今年5月27日,我国创新药领域的商务交易额已高达455亿美元,这一数字在全球创新药交易总额中占据了超过30%的份额。
港股成“掘金”主战场
在上半年,港股市场,尤其是创新药板块,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盈利领域。尤其是受到港股通创新药板块的推动,港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将其视为“淘金”的重要战场。
截至6月30日,港股通下的创新药指数在本年度的涨幅已经超过了60%。受到政策扶持、商业化进程加快以及海外并购活动频繁等多重因素的推动,港股创新药板块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今年上半年医药领域的一大亮点。
此外,QDII基金的业绩同样备受瞩目。其中,除了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位居榜首之外,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以51.69%的收益率表现抢眼,工银新经济人民币紧随其后,收益率达到51.52%,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以51.47%的收益率位列第三,而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联接A则以51.46%的收益率紧随其后。这些QDII产品的收益率均超过了51%。
港股通旗下的创新药ETF及其联接基金群体迅速壮大,其中多只ETF的收益率纷纷进入前20名,平均收益率超过57%,这一现象在相关板块中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实现了58.77%的收益,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收益率为58.01%,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收益率为57.13%,而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的收益率为57.12%。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产业角度分析,我国创新药企凭借其高性价比的研发管线,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的海外授权,仅在1至5月期间,交易额便达到了455亿美元,这一成绩显著提升了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预期。此外,得益于美国关税风险的缓解以及FDA推动人工智能替代试验等政策,出海的壁垒和研发成本得到了降低,这对我国创新药产业链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王铁牛指出,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来看,港股医药板块在连续四年下跌之后,其估值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大约25倍PE),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超过50%的涨幅则显示出强烈的技术性反弹需求;此外,众多南向资金的涌入也推动了包括创新药在内的整体港股估值水平的提升。由于美国政策调整的驱动,全球资本纷纷流向新兴市场,而我国正处于繁荣阶段的创新药领域,也成为了外资关注的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