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闰六月”,时长达384天。“双春闰六月,伏天蒸桑拿”,近期的高温天气是否与闰六月有关联?闰六月是否使得今年的夏日更为炎热且持续时间更长?
北方高湿高热,“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
近期北方多地的气温异常高,酷热程度几乎与盛夏七月底八月初的大暑时期相当。根据中央气象台7月4日的报道,当天白天,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陕西关中、山东中部、河南东部等地局部地区气温甚至超过了40℃。许多北京网友用“出门仿佛被牛舔了一口”来形容这次7月初出现的异常潮湿闷热的天气。
今年夏季,我国气温普遍高于往年平均水平,显现出“北方多雨、南方炎热”的气候特征——北方地区降水增多且频率较高,而南方地区虽然雨水较少,但高温天气的强度却显著增强。7月4日,中国天气网的资深气象专家胡啸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7月3日,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的消防员们,在成都市锦江区展开了排水抢险工作。这一行动的画面,由新华社提供。
天热和闰六月有关吗?
有观点提出,闰六月的出现使得“双春年”现象产生,夏季时长延长至四个月,这或许会使得冷暖气流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进而引发极端气候现象,但这真的属实吗?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副教授王爽在回应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的提问时明确指出,所谓的闰月并非与地球气候有直接关联,它不过是一种为了使阴历与阳历保持一致的“数学策略”,纯粹是一种计算上的安排。
王爽指出,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基准,将一年的时间设定为365至366天;而阴历则是依据月球围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大约29.53天)来划分一个月,一年由12个月组成,总天数在354至355天之间,与阳历存在大约11天的差异。为了确保阴历与阳历保持一致,有必要在特定的农历年份中插入一个闰月,大约每2至3年就需要增加一次。置闰法的具体规定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若新增的月份安排在六月之后,那么这个月份便被称作闰六月。
据相关资料显示,本年度的闰六月自公历7月25日起,至8月22日止,历时29日。自2017年上一次闰六月以来,再过一年,即2036年,将迎来下一次闰六月,届时正值农历丙辰龙年。
“最近的天气异常,和闰六月没有关系。任国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者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员,同样指出,近期所经历的潮湿闷热天气,从气象学的角度分析,是由于东亚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现象,特别是副热带高压带提前向西北方向移动,导致黄土高原及华北地区的高压脊西北侧天气波动频繁,水汽输送变得充沛,降水量也有所增加;而从气候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十余年北方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偏多,土壤湿度较高,植被生长旺盛,蒸散发的强度较大,本地的水汽供应量充足,从而有助于提升空气的湿度。”
预计今夏北方“雨热同期”,高温将与强降雨交替出现
季节性的气候变化,不仅与公历的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而且还与大气运动、气候的长期演变及其背后的因素相关。例如,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碳排放等人类活动所推动,其影响远远超过了闰月等天文现象。
胡啸向记者透露,“双春闰六月,伏天蒸桑拿”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夏季“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即夏季风带来降雨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温。当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时,其覆盖的区域高温范围就会很广;而在副高的边缘,由于水汽条件优越,就更容易形成强降雨天气。
今年夏季,我国全国气温预计将普遍偏暖,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高温和伏旱天气可能会频繁出现。而在北方,高温和强降雨将交替上演,使得空气湿度在间歇期显著增加,人们会感到格外闷热。胡啸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