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肺癌,吸烟往往成为人们的第一联想。然而,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至25%的肺癌患者并未有过吸烟史。这种非吸烟者所患的肺癌,近年来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焦点,因其与吸烟引起的肺癌在性质上有着显著差异。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悄无声息地改变非吸烟者的肺基因,进而引发癌症呢?
7月2日,加州大学联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在《自然》这一国际知名期刊上发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非吸烟者肺癌的基因组突变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揭示了其背后的潜在原因。
这项研究堪称史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详尽的不吸烟者肺癌基因研究,它汇聚了来自全球28个不同地区的871位未经治疗的非吸烟肺癌患者的基因信息。研究者们通过深入分析癌症基因组中的突变痕迹,旨在揭示那些潜藏的、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非吸烟人群的肺癌基因突变图谱呈现出高度复杂和丰富的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不同地理位置的患者,其基因突变的种类存在显著差异。
北美与欧洲的肺癌非吸烟患者中,KRAS基因变异的发生率较高。相较之下,在东亚地区,包括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地,EGFR与TP53基因变异则更为多见。这些地区的居民可能暴露于不同的致癌风险因素之中。
研究团队在东亚地区,特别是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几乎普遍存在一种名为SBS22a的突变标记。这种标记之前在肝癌、膀胱癌以及肾癌的研究中已被确认,与某些草药中含有的马兜铃酸暴露存在关联。这标志着首次有证据表明马兜铃酸可能引发肺癌的基因突变。
众多人士普遍认为,二手烟是诱发非吸烟者罹患肺癌的一个关键因素。该研究特别选取了250名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个体,以及208名未曾接触过二手烟的个体,对他们的基因组进行了详细对比。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发现,二手烟在基因层面上的致突变性相对较低。尽管在被动吸烟的人群中,单碱基替换(SBS)的突变有所上升,且端粒长度(这一指标与细胞衰老及癌症风险密切相关)有所缩短,然而,这种上升现象并未与任何特定的突变标记或驱动基因的突变产生明显的相关性。
与二手烟形成鲜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室外空气污染对不吸烟者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显著的致突变影响。研究人员通过测量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来评估空气污染程度。研究发现:,,,,,,,,,,,,,,,,,,,,,,,,,,,,,,,,,,,,,,,,,,,,,,,,,,,,,,,,,,,,,,,,,,,,,,,,,,,,,,,,,,,,,,,,,,,,,,,,,,,,,,,,,,,,,,,,,,,,,,,,,,,,,,,,,,,,,,,,,,,,,,,,,,,,,,,,,,,,,,,,,,,,,,,,,,,,,,,,,,,,,,,,,,,,,,,,,,,,,,,,,,,,,,,,,,,,,,,,,,,,,,,,,,,,,,,,,,,,,,,,,,,,,,,,,,,,,,,,,,,,,,,,,,,,,,,,,,,,,,,,,,,,,,,,,,,,,,,,,,,,,,,,,,,,,,,,,,,,,,,,,,,,,,,,,,,,,,,,,,,,,,,,,,,,,,,,,,,,,,,,,,,,,,,,,,,,,,,,,,,,,,,,,,,,,,,,,,,,,,,,,,,,,,,,,,,,,,,,,,,,,,,,,,,,,,,,,,,,,,,,,,,,,,,,,,,,,,,,,,,,,,,,,,,,,,,,,,,,,,,,,,,,,,,,,,,,,,,,,,,,,,,,,,,,,,,,,,,,,,,,,,,,,,,,,,,,,,,,,,,,,,,,,,,,,,,,,,,,,,,,,,,,,,,,,,,,,,,,,,,,,,,,,,,,,,,,,,,,,,,,,,,,,,,,,,,,,,,,,,,,,,,,,,,,,,,,,,,,,,,,,,,,,,,,,,,,,,,,,,,,,,,,,,,,,,,,,,,,,,,,,,,,,,,,,,,,,,,,,,,,,,,,,,,,,,,,,,,,,,,,,,,,,,,,,,,,,,,,,,,,,,,,,,,,,,,,,,,,,,,,,,,,,,,,,,,,,,,,,,,,,,,,,,,,,,,,,,,,,,,,,,,,,,,,,,,,,,,,,,,,,,,,,,,,,,,,,,,,,,,,,,,,,,,,,,,,,,,,,,,,,,,,,,,,,,,,,,,,,,,,,,,,,,,,,,,,,,,,,,,,,,,,,,,,,,,,,,,,,,,,,,,,,,,,,,,,,,,,,,,,,,,,,
在PM2.5污染程度较高的生活区域,患者体内的肺癌肿瘤样本中,单碱基变异、双碱基变异以及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突变数量明显上升,同时端粒长度也相对较短。研究结果表明,PM2.5的浓度与基因突变负荷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越高,端粒的长度也会相应缩短。
在空气中,每立方米的PM2.5含量每上升1微克,SBS5关联的突变几率便上升2.3%,而SBS4关联的突变几率则上升12.0%。在高污染区域,患者发生TP53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更高,TP53基因作为一种关键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往往预示着癌症的来临和进展。
这些研究结果均显示,空气污染不仅是一种导致基因变异的诱变剂,而且还充当了推动肿瘤发展的致癌因素。它有能力引发DNA的损害,并且可能借助炎症反应的途径,促使肺部细胞更加频繁地分裂,进而导致更多突变累积。
这项重大研究显著增强了我们对非吸烟者肺癌基因图谱的认识。研究不仅阐明了马兜铃酸在肺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而且突出了空气污染作为全球范围内致癌因素的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不吸烟者患肺癌的情况,表面上似乎主要由体内的内源性机制所驱动,然而,环境中的致突变因素,特别是空气污染,在其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制定更为精确的公共卫生策略、促进空气质量提升,以及最终有效预防非吸烟者患肺癌提供关键的科学支撑。
参考文献:Díaz-Gay,张涛,黄佩华等人的研究揭示了塑造不吸烟者肺癌基因组的突变力量。该研究发表在2025年的《自然》杂志上。
本篇所述内容系对已公开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汇编与阐释,其目的在于向读者传达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学术资讯,但此并不反映新药说的观点或立场。若文章中提及健康相关事宜,强烈建议读者前往权威医疗机构进行咨询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