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肺结节成了谈之色变的词汇,好多人一查出肺结节就提心吊胆,甚至慌不择路要马上手术。可这其中有多少是被误诊或者过度担忧的?接下来且听一位患者身上发生的事。
惊慌进门的患者
今天个门诊,进来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瞧他那满脸愁容的样儿。三个月前体检,查出来有个8m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去问了两个医生都说是肺癌,可把他吓得够呛。他跟我说,正赶上事业的关键时期,家里孩子才上幼儿园,父母身体又不好,这要是真得了癌,可让他怎么办
详细分析病情
我接过他的片子仔仔细细地看,发现那结节边缘不太清晰。我又询问情况,原来他之前感冒咳嗽拖拖拉拉两个月都没好全乎,再一听,他还是个老烟民,每天至少得抽半包烟。我跟他分析说:“你这结节,很可能就是炎症引起的。临床上像你这样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可能过段时间自己就吸收没了。”于是建议他等三个月再回来复查,大概率会消失的。
复查时的惊喜
昨天他来复查了,情绪那个激动话都说不利索了:“医生,报告上没说有结节,是不是弄错了?”我便把他前后两次的片子调出来放到电脑上一对比,原本挺明显的那个结节真就没了。这大男人当时眼眶就红了,还一直拉着我的手说着感谢。
炎症结节很常见
其实在临床当中时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好些混合磨玻璃结节,都是因为炎症引起的,特别是像他这样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要是当初着急忙慌地去做手术,那可是白白挨一刀不说,还得花好几万。而且更可惜的是,肺组织切了可就长不回来了
理性看待肺结节
现在很多患者只要一查出来有结节,就得巴巴地要求马上做手术,觉得“切了才放心”。实际上就算结节是肿瘤性的,好多发展的速度也相当慢。我随访的病例里面,有些磨玻璃结节观察了五六年都没啥变化。
给患者的建议
所以大家碰到肺结节先别自己吓自己,不妨给自己三到六个月的观察期。这期间,该好好工作就工作,该好好生活就生活,别整天提心吊胆的。毕竟,大多数时候,多给身体点儿时间去自我修复,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大家在面对肺结节的时候,是否也会像这位患者一开始那样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