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盲目进补危害大!补品≠营养品,多吃真的无害?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生活里,常能看到中老年人保温杯泡枸杞、买阿胶、囤人参,时刻不离一个“补”字可你知道吗,盲目进补搞不好会悄悄偷走咱的健康,所以今天咱们就聊聊这进补里的门道。

补品不是多多益善

有些老人觉得补品就是营养品,吃得越多肯定越好。但实际上,再好的补药也得辨证着来吃。你像那些阴虚火旺的人吃红参,那就跟火上浇油没啥区别;脾胃虚弱的人要是滥用阿胶、熟地这些滋腻的药,结果就是越补越不舒服,食欲变得更差

“以形补形”不简单

老有人说“以形补形,吃啥补啥”,这话可有点片面。动物脑胆固醇那么高,吃多了反倒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动物肾脏是高嘌呤、高胆固醇的“大户”,痛风、高血脂的患者可得特别留意!中医讲究的是“取象比类”后的功能调节,才不是简单的器官对应。就说补肾,肾阳虚弱怕冷的得用鹿茸、肉桂;肾阴亏燥热的就得选熟地、山茱萸。

跟风进补要不得

看到邻居吃某膏方后气色好了,自己也就跟着吃,结果自己却上火、失眠,这事可不少见。中医最重要的是辨证论治,不同体质,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瘀血等,补法完全不一样。西医也是强调个体化治疗,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乱吃补品没准和药起冲突,或者加重脏器负担。肝肾功能不全的朋友,代谢能力差,盲目进补可太危险

感冒上火不能乱补

感冒、上火的时候,可不能别人吃啥咱就吃啥。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感冒得用荆防颗粒;“上火”也不同,实火才能用牛黄解毒片。乱用清火药还特别伤脾胃阳气。所以一定得根据病因、体质来用药。

科学补养有办法

先去看看中医,让他们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咱们是啥体质,看看有没有痰湿、瘀血这些“实邪”。再做个体检,了解肝肾功能、血脂血糖、骨密度等这些指标,排查排查有没有隐匿疾病。“药补”还不如“食补”好,均衡膳食才是关键。多吃点蛋奶鱼豆这些优质蛋白、丰富的蔬果、全谷物,再适量吃点儿坚果,可比那些昂贵的补品靠谱多。像是血虚脸色白的人可以吃红枣桂圆小米粥、猪肝菠菜汤(高血脂患者注意);阳虚怕冷的人可以尝尝生姜羊肉汤、核桃仁。但即便吃对症的补药,也不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就越好,中医讲“中病即止”,西医也强调安全剂量范围,别长年累月地大吃单一补品。

慢性病患者慎进补

有慢性病的朋友,吃心血管药、降糖药、抗凝药之类的,一定得告诉医生你吃的补品或者保健品,小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就像人参可能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容易导致出血。

看,这“补”得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弥补亏虚。在打算“补”之前,咱们都好好问问自己:我的身体真的“虚”吗?您有没有自己盲目进补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