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体重两周涨15斤!高三生的减肥难题咋破?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这位高考生宣布自己即将启动减肥之旅,“寻找高考后减肥的伙伴,共同相互督促!”对于众多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高三学子而言,这个暑假是他们实施“美丽蜕变”的关键阶段,其中减重成为了众多学生面临的一大挑战。最近,广州某医院的减重中心接待了一群有体重管理需求的学生,他们正在寻求专业的治疗方案。

图片

减重中心迎来准大学生们

小贺(化名)年仅18岁,高考一结束,短短两周内体重就增加了15斤。他平日里偏爱高热量食品,碳酸饮料和奶茶更是常客。高考结束后,他的饮食和作息更加随心所欲,大部分清醒时间都花在玩电子产品上。身高173cm的他,体重已飙升至116.7公斤,BMI指数高达38.9。前两年,他已被诊断出患有轻度脂肪肝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怀着期望以更佳姿态步入大学校园的愿望,小贺及其家人一同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的减重中心寻求专业治疗。针对小贺的具体状况,医疗团队提出了“饮食调整、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山三院减重中心的副主任,同时也是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二区的主任朱延华主任医师指出,他们团队对小贺及其家属进行了指导,建议他们依据每日所需的热量来合理搭配饮食。在运动方面,他们推荐了不会损伤膝盖的运动方式,并强调了运动强度和频率的重要性。此外,他们还为他们开具了减重药物,并积极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

小贺并非个例,在医院减重中心,众多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体重超标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采取何种减重手段,减重中心所提供的治疗方案均以运动和饮食调整为核心,并融合中医治疗、针灸埋线、西药治疗、代谢手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干预以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是逐步推进的,并且会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

不吃晚饭可以减重?

留意这些误区

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纷纷期待着两个月暑假期间的减重成果,他们中不少人对体重的变化过于敏感,渴望快速达到目标。然而,在减重的过程中,学生群体往往容易陷入哪些认知误区呢?

图片

朱延华指出,很多学生轻易相信所谓的“网红”减肥方法,采取断食来减轻体重。这种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降低体重,但会导致肌肉的大量流失,而这并不是减少脂肪。肌肉的减少会降低人体基础代谢率,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很容易出现体重反弹的情况。此外,还可能扰乱内分泌的调节,对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有人误以为只省略晚餐就能减轻体重。朱延华指出,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或许有效,却可能造成夜间血糖水平降低,进而引起剧烈的饥饿感,促使人们暴饮暴食。若长期如此,则会降低基础代谢率,使得减重变得更加困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中指出,在执行减重计划时,必须重视持之以恒的态度,并按照步骤逐步推进。针对多数体重超标或轻度肥胖人群(其体质指数在24至32.5之间),初期应设定每周减少体重0.5至1公斤的指标,并争取每月减重2至4公斤,力争在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至15%,并保持这一水平;而对于中重度肥胖者(体质指数不低于32.5),则建议制定每周和每月的减重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体重减少的5%、10%、15%来设定分阶段的减重目标,整个周期介于3至6个月之间。

“减重其实没有捷径”

坚持科学方式

《2024年版成人肥胖食养指南》表明,我国民众的肥胖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这种状况不仅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而且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多种肿瘤的发病率密切相关。鉴于此,学生们在追求体型美观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来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专家强调,青少年肥胖的干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降低能量摄入量以及提升能量消耗,旨在降低体脂含量,使其趋于正常水平,且在过程中确保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家中蔬菜水果要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将含糖饮料替换为无糖酸奶或纯牛奶。安排每日或每周固定的运动时间,全家人共同参与户外运动。

在校期间,我热衷于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确保每日进行约一个小时的锻炼。这样的习惯有助于体重管理,并能有效预防及减缓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睡眠品质,进而增强学习效率。

个人层面,应科学运用智能软件来监控体重,借助运动手环掌握日常运动数据,通过应用程序掌握摄入食物的热量值。积极寻找合适的运动伙伴,共同进行减重计划,并互相交流减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减重并无捷径可循,唯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地执行,才能确保减重效果显著且能够长久维持。朱延华如此阐述。